欢迎访问24帧网!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青霉素的发现》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青霉素的发现》文章主要写了英国生理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课文通过写弗莱明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看到弗莱明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行动果断的科学家形象。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青霉素的发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青霉素的发现》课文原文

弗(fú)莱明是英国生理学家。1922年,他发现了能消灭某些细菌的“溶(róng)菌酶(méi)”;1928年,又发现了能杀灭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长的青霉素;1945年他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81年,弗莱明出生于一个农场主家庭。哥哥是一名医生。上完小学以后,他跟随哥哥来到了伦敦,一边在运输事务所当杂工,一边跟随哥哥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一个偶然的机会,仅仅小学毕业的弗莱明竟然进入了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学习,并于190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来他有幸成了免疫(yì)学家赖特的助手。此后,他进行了各种细菌实验。

弗莱明的细菌实验室非常简单,几张桌子,桌子上面最显眼的仪器是一架显微镜。除此之外,胡乱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培养细菌的器皿(mǐn)。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成为20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

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他经常培育出一些细菌来进行观察试验。虽说培育细菌并不困难,但要培育出单一的菌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培育过程中总会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希望出现的菌种。这对试验常常起到破坏作用。

1928年初夏的一天,弗莱明像以往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对培养的菌种进行常规检查。在显微镜下,弗莱明突然发现一只器皿中出现了很多绿色霉菌,而原来在它四周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都不见了。

“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绿色滤(lǜ)液。然后他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

“啊,我成功了!”弗莱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极为兴奋。接着他又将绿色的滤液稀释1倍、2倍、10倍、100倍、200倍、500倍,然后再逐一滴到长满葡萄球菌的培养器皿中。他发现这些稀释后的绿色滤液仍然具有杀菌的作用,甚至在稀释到800倍以后,绿色滤液的杀菌能力还没有最后消失,只是消灭葡萄球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

“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马上着手试验。试验的结果令人非常振奋:曾经夺去许多人生命的肺炎菌,只需要八十分之一的绿色滤液就可以被完全杀死;当时最凶恶的链球菌,也只需百分之一的稀释液就可以令其即刻消亡。

事实证明,这种绿色滤液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的功能。但对人体或动物会有毒性吗?如果有毒性,这项发现意义就不大了。弗莱明决定做一次活体动物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

他用注射器将一筒滤液注射到兔子的血管里,然后观察兔子的反应。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兔子并没有死去,而且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这充分表明了这种滤液没有毒副作用。

弗莱明对试验的结果极为满意,认为这将对医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用它可以治疗许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弗莱明立即把这一极具应用价值的发现写成科学论文,发表在1929年《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并在文章中将这种滤液称为盘尼西林。这就是今天被广泛应用的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霉、弗、溶”等7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经过,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生理学家弗莱明以及青霉素应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放射元素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等。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让每个人都为之骄傲的科学家,他就是英国生理学家弗莱明,你们知道他发明的是什么吗?是挽救无数人生命的药品——青霉素。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青霉素发现的经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边读边想,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如何?

★边读边画,把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精神的语句画出来。

★边读边品,有感情地品读这些语句,体会弗莱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出示重点语句;

☆“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从这两个问句中,让学生感悟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位真正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绿色滤液。然后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按照“先……经过……然后……”的顺序,来说明弗莱明的试验研究是有条不紊的,行动是果断的。)

★“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马上着手试验。(弗莱明从葡萄球菌到肺炎菌再到链球菌,一项接一项的试验,把研究向纵深推进。)

4.弗莱明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现青霉素的?此时你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

[通过细读弗莱明反复试验,发现青霉素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四、课内延伸,加深感悟

1、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吗?

2、还有哪些科学家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出示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冯伯尔

五、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及词语。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阅读,丰富知识

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神奇的纳米》和《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生存之道》两篇课文,并交流读后的收获。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许多科学发明、科学创造都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开始的,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造,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

青霉素主要功能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干粉剂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