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24帧网!

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大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知道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大全1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了解同音字的“妙”。

3.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练写拟人句、排比句,加强想象、表达能力。

5.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6.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

1.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2.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田字格小黑板。

2.《帆的襟怀》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一)读故事,了解同音字之“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说说张三和李四的对联对得妙不妙?妙在哪儿?

2.学生自由汇报。

3.出示对联。

“两碟豆,一瓯油。”

“两蝶斗,一鸥游。”

“花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

4.师:音同字异的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有二十六个,声母有二十一个,韵母有三十五个,不同拼音的字有四百一十五个。但是,常用的汉字约三千个。1957版《新华字典》收入的汉字约一万一千多个。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大字典,收入的汉字几乎都在两三万个左右,字多音少,必然造成汉字中多音字和同音字的普遍存在。

(二)说同音字,再品对联,了解同音字之“趣”。

1.你们能说几组同音字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师:我国有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即利用同音字做成的谐趣绕口令对联,请看: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4.此联中谁和谁谐音?

(此联用“童子”谐“桐子”,“丫头”谐“鸭头”,“落”谐“乐”,“咸”谐“嫌”,妙趣天成,机智而幽默,应属巧对。)

(三)试作对联,巧用同音字之“谐”。

1.小组合作,能否利用黑板上的同音字也编一则一字联、二字联或三字联呢?

2.交流。

二、词语接龙。

1.朗读词语。

2.发现规律。(词语接龙)

3.师:这些词语什么意思,或有什么渊源?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汇报,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4.检查:教师说一个词语意思,请学生说出此词语。

5.词语接龙游戏:

教师起头或学生起头。

①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纬万端→端倪可察→察言观色→色若死灰→灰头土面→面有菜色

②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变→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仁取义→义无反顾

三、读读写写。

1.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引导想象。

3.出示第三句,与第二句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补充第三句。

4.出示第四句,小组合作,进行补充。

5.把自己补充完整的这段话,自由地读一读。

四、写字板。

1.出示六个字:凝、截、康、糙、激、爽。

2.说说,你们在哪几篇课文里见过它们?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指导书写。

“凝、糙、激”左中右结构,不要写得太宽。“凝”第十画的横撇与第十二画的横钩要区分清楚。

“康、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避免出现重心偏离现象。“康”左上包右下,里边的竖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最后一笔向右舒展。“截”右上包左下,戈字部的横就如同是肩膀,保持着整个字的平衡,被包围部分不能写得太松散,要紧凑一些。

“爽”要写得四平八稳,“大”字的横要横平,撇从田字格的竖中线开始,两组撇、点上下对齐。

(1)看清楚各字在田字格的占位后,动笔书写。

(2)作业展示,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

1.谈话引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我是苹果》,你觉得应该向苹果学些什么呢?(博大的胸怀、乐于奉献的精神)

2.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再来领略具有博大胸怀的“帆”的风采——《帆的襟怀》。

3.范读。

4.学习1-3节。

(1)师:说说,在阳光下、风浪中、暗礁旁的帆像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阳光下片片花瓣

风浪中一把匕首

暗礁旁坚定的旗帜

(2)轻声朗读这三小节,你喜欢帆吗?为什么?(美丽、无畏、坚定)

5.学习4-7节。

(1)组内朗读。

(2)读了这一部分,帆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3)出示句子:“帆没有嘲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望着巨轮的背影甩出一连串的攻击……”

(4)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感情要一次比一次强烈。

(5)对照“帆”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的胸襟是怎样的?

6.朗诵比赛:给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比赛。赛后大家评议。

二、语文生活。

(一)谈话引趣。

师:本单元《永不放弃》一课中,蒙迪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看到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是不是也产生了许多遐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说说你们的梦想。

学生畅谈各自的愿望和理想。

师: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放飞我们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

(二)小组合作。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但不能多于8人,不能少于3人。

2.小组商量演讲题目以演讲、执笔、道具准备等的分工,要求人人必须有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演讲题目及分工情况。

(三)明确演讲要求。

师:我们要从今天的活动中,选拔出“小小演说家”和“最佳演说辞”,这就希望大家在组内要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不过,演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头要有称呼语,如: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结尾要有号召力。

2.演讲内容要具体、清楚、明白。

3.演讲时,语言要上口。尽量用口语和短句,少用书面语和长句。

(四)准备演讲。

1.小组讨论演讲提纲,由代表汇报演讲内容的构思,对有新意的演讲内容及时进行鼓励。

2.小组商量选定演讲人,大家各抒己见,完善丰富演讲内容,并由执笔人记录。

3.组内演讲,听者对演讲人的仪态、语气、动作、表情等进行评议,演讲者予以改进。

其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第三、四课时

一、演讲。

1.组内选派代表参加演讲活动。

2.大家进行评论。从演讲内容、演讲的准备及演讲者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议。说说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3.评出“小小演说家”,获此殊荣的小组所有成员均有奖励。

二、习作。

1.将组内演说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习作。

2.教师巡回检查,二十分钟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大家评议,选出“最佳演说辞”。

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大全2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大全3

教学目标

能通过关键句子的把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对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细读品味,从而理解“马”的形象和内涵。

通过比较、思考、讨论,能理解“自由”的内涵,初步形成尊重天性、崇尚自由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早上咱们做了预习,从头到尾读过一次的同学请举手,从头到尾读过两次的同学请举手,从头到尾把段落序号标号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的做法很棒!很对!因为,今天这篇课文可不一般哦,它是被人们公认的写马写得的一篇文章;今天这位作者,被称之为与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马的世界,去领悟天才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二、感受自由

1、文中写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分别是什么马?请用尽可能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

明确:驯养之马(家马)天然之马(野马)

2、作者更喜欢那种马?哪一句话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请找出文中的语句作为依据。

明确: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3、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这是一种____之美?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分析。

生:自由之美、奔放之美、团结之美、协调之美……

师:这些美都是天然之马所固有的,所以,这是一种天性之美,自由之美。

集体朗读——(注意语气——赞美,语调——轻快)

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

三、受尽束缚

1、这就是天然之马的美,美得自由,美得奔放、美得自豪、美得高贵。难怪作者说:人类所曾做到的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豪迈而剽悍的野马被人类给征服了,它变成了什么马呢?请结合课文前两段内容,从用途上说一说。

野马——战马、(赛马)、役马、宠马

2、征服后,它又是一种怎样的马?请对这两段的关键词进行圈点勾画,来说说——“一种可____的马”?

生:役马——可怜、

师重点引导细读,并作出改动

原文——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改文——嘴巴被衔铁勒得歪在一边,腹侧留下好多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好多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打穿了。

(讨论后,要求带着重要朗读)

生:宠马——可悲(可笑)(可耻)

师引导——丧失自我,成了主人手中的万物。

生:战马——可敬(可怜)(可叹)

师:对主人而言固然可敬,但对自身而言显得可怜。

3、适时介入资料——臧克家《老马》全班学生朗读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这就是人工驯养的马,这就是一辈子在人工驯养下的老马,他的身体受到了——?(束缚、摧残)他的精神显得——?(麻木、不自由),好可怜的马!

四、回归自然

1、同学们,此时,老师突然想到,我们有必要赶紧放开这些被人驯养的家马,放掉手中的缰绳,松开他们身上的束缚,卸下他们背上的鞍辔,放开它们,让它们重回自然中。我想,这或许可以让它们在自然界寻找到久违的自由和天性……

2、学生讨论,能,不能,要求结合文中相关句子说说。教师适时做好评价。

五、思考原因

1、介入《肖申克的救赎》影视片段,思考:老布自由了吗?既然自由了他又为何自杀?难道是疯了?

2、学生思考发言,共同探讨“自由”的内涵,形成“真正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的共识。

3、介入“狱友”的话:“老布没疯,他只是体制化了。起先你狠它,后来你习惯它,到最后你离不开它——————”——长期的束缚,使其丧失了精神的上的天性和自由。家马如此,老布也如此;动物如此,人也如此。

六、结课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马》这篇作品的真正好处,作者其实在通过马来写——人,其实,马只是一个比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匹马,我们都有野马的天性,但我们或许都正受到某种束缚,怎样才能不丧失自我的天性和自由呢?布封没有讲,但他用自己的行动作了解答:(学生齐读)

布封的时代是一个神学时代,人们的思想被挟制在不自由的空间里……

在“离经叛道”的声音中出版《自然史》……

在风格趋同的文坛中发出“风格即是个人”的声音……

让我们与布封一样,与野马一般——尊重天性、崇尚自由!

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大全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3、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激发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出示课题:"我能到中国去了。"指名读课题,体会说话人的心情。题目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他会为能到中国去而感到兴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弄明白其中的缘故。

2、听录者,了解课文大意。

(1)听录音,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写了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自然段编序。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认读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结合完成《作业本》第2题。)

结伴星星点点浸泡忽隐忽现饱览胜景

交头接耳出人意料端详发愁纵身

(2)说说《作业本》第1题中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解释《作业本》第4题中加点词意思。

5、读通课文,检查评议。

6、作业:《作业本》第3,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理解内容。

2、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的友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人,听写词语。

结伴星星点点浸泡忽隐忽现饱览胜景

交头接耳出人意料端详发愁纵身

2、讨论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可以怎样分段。

交流讨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段。(见"教材分析")

学习第一段。

(1)读,思考段意。

(2)说说段意。

(3)读读描写悉尼海滩风光的语句,理解"星星点点","忽隐忽现"。

4、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文,思考并划出有关词句: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群澳大利亚的孩子喜欢中国

(2)交流,讨论。

①"我们"在散步时,这群澳大利亚孩子有什么表现

理解"尾随","交头接耳"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孩子交头接耳在说些什么)

②当"我"问小男孩时,小男孩怎么说他和其他孩子有怎样的表现

理解"出入意料","好奇","端详"等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③小男孩提出了什么请求"我"怎么满足他的要求他和其他孩子有哪些表现理解"急切","稳稳当当","自豪"等词在文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3)说说段意。

5、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这一段。

(2)说说段意。

(3)小罗斯的名字为什么会留在"我"的记忆里你喜欢小罗斯和他的同伴门吗

6、作业:《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根据提示复述第二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的友谊。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说说每段段意。

(2)自由朗读,注意划出的词句。

2、指导复述

(1)回忆单元"学习提示"中复述的要求和方法。

(2)到根据板书(或出示投影片),找到三个情节所在的章节。

(3)以第一个情节为例,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句不能丢,哪些可以简略地说,哪些可省略。自己试着准备复述。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5)照样子准备复述情节2,3——指名,评议。

(6)同桌互相复述第二段,并相互评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好对话部分。

4、作业。

(1)《作业本》第6题。

(2)《作业本》第7题。课外阅读《心愿》。

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大全5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画家张志和。词中描绘了一片画意诗情。色彩明丽,画面清新,加上斜风细雨,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词,对词的特点不熟悉,这首词内容浅显,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背诵《渔歌子》。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有画,词中有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料卡、彩笔。

教学过程:

一、班级诗词大会

1.诗词比赛:老师说前一句,学生答后一句。

2.图中有诗:根据图片回答诗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渔歌子》和《江雪》。学生根据课本注音读一读,找找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出词的特点。

2.介绍词和作者: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就是词的题目,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诗人、画家,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3.自学

(1)根据注音自读两遍,读准字音。

(2)同桌检查读。

(3)齐读,欣赏配乐朗读,学生再读。

(4)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图片认识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5)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可以讨论可以问老师。

(6)全班交流诗词大意。

(7)词讲究韵律,让我们一起双手击掌,打出节拍,随节拍读。

三、品味词中画,画中情

1.思考,词中介绍了几种景物?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的吗?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仅有景还有人,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不仅有动态描写还有静态描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一写或画一画。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体会出词中有画。

4.作者写的这些景物给你的印象怎么样?这色彩明丽的“画”在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哪位同学能把作者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出来呢?

5.面对垂钓者,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只有了解作者是在怎么样的心境中写下的这首词,才会对诗词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阅读资料,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不须归”还有什么含义。

6.作者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1)师生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2)志和啊,你为何不归?指学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读出张志和的心声吧。

四、有感情朗读、吟唱。

1.郁郁葱葱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同学们,让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把作者悠闲愉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2.一首优美的词也是一首优美的歌,这首传唱千年的词也改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五、把这首词画成一幅画,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景 美丽如画

不须归

人 悠闲自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